乾性肌是很多人常見的問題,尤其在寒冷天氣更容易發作。從緊繃、搔癢,到脫皮、乾裂,這些狀況不只影響外表,也會降低日常生活中的自信與舒適感。
在這篇文章中,Dr.W 將帶你了解造成乾燥的原因、如何辨識乾性肌,以及有效的保養與改善方式。
什麼是乾性肌膚?
當肌膚表層缺水時,就會出現乾燥的狀況。這種情況會讓肌膚失去保濕功能,進而導致脫屑、泛白,摸起來粗糙,甚至出現微小裂痕。
乾性肌通常也比較薄,容易看到微血管,膚色偏暗沉,整體看起來沒精神、缺乏光澤。

造成乾性肌的原因
肌膚乾燥可能來自外在環境影響,也可能是身體內部機能變化的結果。以下是幾個常見原因,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與預防乾燥問題:
外部因素造成的乾燥肌膚
當肌膚長期受到外在因素刺激,表層的皮脂與保護性脂質會減少,導致肌膚屏障受損、無法有效鎖水。如果不及時保養修復,乾燥狀況可能會擴散到更深層肌膚,甚至引發其他問題。
常見的外部原因包括:
-
氣候與天氣變化:冬天寒冷乾燥、沙漠或熱帶低濕度環境,容易讓肌膚水分流失。
-
高溫環境:長時間接觸高溫,如靠近爐火、電暖器、或熱源附近工作,會加速水分蒸發。
-
常洗熱水澡:熱水會破壞皮膚天然油脂,讓肌膚變得更加乾燥。
-
使用不適合的保養品:含有高鹼性或去脂力過強的產品會讓皮膚失去自然保濕力。
-
缺乏保護措施:沒有戴手套接觸清潔劑、不擦防曬導致肌膚長期受紫外線傷害,也會讓皮膚越來越乾。
內部因素導致的乾燥肌膚
-
遺傳因素:每個人的膚質大多是天生的,可能天生就是偏乾型肌膚,這與基因有關。
-
荷爾蒙變化:雌激素或睪固酮的變化會影響皮脂分泌,讓肌膚更乾。懷孕、更年期的女性特別容易出現這類問題。
-
飲食不均衡:水喝太少、缺乏纖維、維生素攝取不足、吃太多糖類或精緻澱粉,也會導致肌膚缺乏養分與水分。
-
年齡增長:55 歲以後,汗腺與皮脂腺分泌功能下降,皮膚會自然變得更乾。這是老化過程中常見的現象,即使沒有外在刺激也會發生。

如何辨識乾性肌膚
乾性肌的嚴重程度不同,表現出的症狀也會有所差異。乾燥部位通常膚色較暗沉,缺乏光澤,長期缺水也會讓肌膚失去彈性,容易出現細紋,甚至引發過敏、發炎等問題。
-
輕度乾燥:洗臉或洗澡後會感覺緊繃、刺癢,肌膚摸起來粗糙,表面水分不足,堆積死皮細胞,看起來不平滑。
-
中度乾燥:除了上述症狀外,還會出現表層細小裂紋與脫皮現象,使肌膚外觀看起來粗糙、黯淡。
-
重度乾燥:會有大片脫屑、明顯裂痕,甚至出血或強烈刺癢,影響日常生活與外觀。
乾性肌的保養與改善方法
乾性肌保養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,除了日常保濕外,也要懂得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養產品,才能讓肌膚變得柔嫩、水潤、有光澤。
以下是有效的乾肌保養方式:
-
溫和洗面產品:選擇不帶去脂力、無皂鹼、無酒精的潔面產品,避免洗去肌膚天然油脂,保護肌膚屏障。
-
保濕型化妝水(Toner):使用不含酒精的化妝水,有助於調節肌膚 pH 值,幫助後續保養更好吸收,並維持肌膚水潤。
-
保濕面膜:定期敷保濕面膜,能即時補水並修復乾燥脆弱的肌膚。
-
保濕精華(Serum):選擇含有植物油或玻尿酸等成分的保濕精華,幫助肌膚長時間鎖水。
-
眼霜保養:眼周肌膚容易乾燥、老化,建議使用眼霜保護與滋潤,減少細紋產生。
-
高效保濕乳霜:建議選擇含有維他命 B5、玻尿酸(HA)等強效保濕成分的乳霜,可在任何氣候與環境中維持肌膚含水量。
-
防曬產品:每天都要擦防曬,保護肌膚不受紫外線傷害,避免乾燥與老化情況惡化。

以上文章由 Dr.W 為你深入解析了乾性肌的成因、特徵與有效的改善方法。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肌膚,找到最適合的保養方式,讓肌膚恢復健康與光采。
歡迎持續關注 Dr.W,掌握更多最新的肌膚保養知識與實用建議!